如果說公交車是城市流動的名片,那么公交站臺則是城市的“臉面”。近年來,隨著桐廬縣城人口逐步增長,我縣城市公共交通也步入了發(fā)展“快車道”,公交車的數(shù)量逐年增長,公交出行的理念也一步步深入人心。而作為“臉面”的公交站臺也成為改造提升的一大亮點。
過去的“光桿站臺”:
一根鐵桿加一塊鐵牌
公交亭不斷更新?lián)Q代
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,公交站臺也推陳出新,先是不銹鋼的簡易站臺,告別了“光桿站臺”,后來變成燈箱式的站臺。這些外觀好看,有遮風擋雨功能,還有城市公交路線圖燈箱式的站臺先后在富春路、迎春街等主干道上應運而生。
這些從一根鐵桿加一塊鐵牌演變成一個站牌、一個遮陽棚和一個幾米長的候車長廊,說明公交亭在不斷升級。據(jù)縣交運局轄下的運管處一負責人介紹,當時,站牌旁邊還建起了遮雨棚和長椅,雖然簡陋,但乘客等車或避雨時可以坐下來休息。后來,公交站臺的材質(zhì)也發(fā)生了變化,公交站臺還出現(xiàn)了玻璃櫥窗,還開發(fā)了公交站臺廣告。